按: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些网文改编成影视剧,网文改编的是非一直不少。每月的网文改编观察,提取当月网文改编中存在的某个共性问题,与大家一起透过现象看本质。1月聚焦的网文改编为《大奉打更人》,谈谈男频网文IP的影视化困境。
《大奉打更人》海报
倒也不是马后炮,笔者从一开始就对剧版《大奉打更人》未开播就被如此多人普遍看好感到纳闷:是男频大IP影视化后扑街得还不够多不够狠吗?邓科执导的《赘婿》虽是一匹黑马,但《赘婿》跟小说已经没多大关系,若走喜剧路线,王鹤棣会有郭麒麟那种自然的喜感吗?
总之,从平台到片方到演员都信心满满,以至于定档都轰轰烈烈地搞了个定档仪式。事实倒也是确证了我的担忧:一切半路开香槟的行为,都是危险的。
《大奉打更人》改编自卖报小郎君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同名小说,自2020年6月上线以来至2021年8月完结期间,长期稳定地占据销售和月票榜前列位置,VIP章节平均订阅达到20万,或是2020年代以来最顶流的男频网文IP之一。
不过,男频网文IP再大,都与它的影视化成绩没有直接关联。按照以往的改编经验来看,纵然小说是顶流,制作是顶流,请来的也是流量演员,但男频剧屡屡给你扑个大的。
改编自猫腻同名小说的《择天记》,扑;改编自天蚕土豆同名小说的《武动乾坤》,扑;改编自天蚕土豆同名小说的《斗破苍穹》,扑;改编自无罪同名小说的《剑王朝》,扑;改编自猫腻同名小说的《将夜2》,扑;改编自天蚕土豆同名小说的《大主宰》,扑;改编自蝴蝶蓝同名小说的《天醒之路》,扑;改编自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扑;改编自烽火戏诸侯同名小说的《雪中悍刀行》,口碑扑……
口碑相对出色的有2018年的《将夜》、2019年的《全职高手》,但不算大出圈;2021年的黑马小爆款《赘婿》,没有太浓重的男频色彩,与愤怒的香蕉的小说原著关联已经不大。因此,严格意义上口碑和播放量皆爆款的男频改编剧,就只有一部《庆余年》(也包括《庆余年2》,为行文方便,下文合并称为《庆余年》)。
《大奉打更人》称不上爆款。剧集直到第28集平台热度总算突破30000(可供对照的《九重紫》第15集热度就破30000,更别说真正的男频爆款《庆余年2》首播仅57分钟热度就高达30167),并且直到超点完结,《大奉打更人》的最高热度也就止于30128(低于《九重紫》的30234)。这就像投资1000万元但票房1亿元的电影是爆了,投资5000万元但票房1亿元的电影绝对失利了,这是粉丝怎么挽尊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大奉打更人》豆瓣评分5.4分
又一次的男频网文IP影视化失利,缘于以前踩过的坑,这一次也没有避开。
男频网文改编为何难
男频文与女频文在内容倾向上存在鲜明的分野。一般来说,女频文中,女性主人公所面对的是一个现实世界或类现实世界,主要是女性具体的性别困境的演绎,这些困境不仅限于传统的家庭内部矛盾,还包括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挑战。这些困境具体、真实而细腻,影视化后与观众没有什么心理距离。
男频文中,因为占据性别优势的男性“天然”地没有女性的一些烦恼,所以作者更倾向于构建宏大的世界观,打造一个包罗万象、错综复杂的虚拟世界,它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政治体系、文化风俗,以及一套完整的魔法或科技系统,探讨诸如家国命运、天地法则等宏大命题。男频文满足的是男性读者对于力量感、成就感的需求,也为他们提供一种逃避现实压力的精神寄托。
比如小说《庆余年》的世界观相当庞杂:故事设定在核大战后的未来地球,人类文明因核战而几乎灭绝,幸存者在神庙的指引下重建文明,但被限制在封建时代,庆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主角范闲作为穿越者,带着现代知识和记忆来到庆国……
改编后已经快成为纯粹轻喜剧的《赘婿》,小说原著的世界观也很庞大:在一个架空的武朝,宁毅作为现代灵魂的穿越者,经历从赘婿到商业巨擘的蜕变,更卷入家国天下的纷争。小说杂糅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叙事风格和主题,从宅斗、商战到权谋、官场、军事、历史无所不包。
《大奉打更人》的世界观同样宏大。故事以架空的大奉王朝为背景,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组织——“打更人”,类似于明朝的锦衣卫或《庆余年》中的监察院,是一个直接隶属于皇帝的秘密情报和执法机构,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等工作。同时,这个世界不但有妖族,修炼体系也五花八门,除了武夫,还有术士、儒家、佛门、道门、巫师、蛊师,不同修炼体系各有品级,不同的修炼者拥有各自独特的技能和地位。
主角许七安,一个警校毕业的现代人,意外穿越到这个世界,成为一名打更人。故事围绕许七安的成长展开,从解决税银丢失案开始,逐步揭露一系列涉及朝堂争斗、民间疾苦以及神秘力量交织的大案要案。
许七安(王鹤棣 饰)
在网文的世界里,女频与男频各有受众。但在剧集市场,要成为爆款必须男女通吃,特别是,“得女性得天下”几乎是一条铁律。剧集市场的观众结构以女性为主,占比超过60%,女性观众也是推动话题热度和社交网络讨论的关键力量。
女频文可以老老实实改编去接近它的目标受众,但男频文影视化后不能舍弃它庞大的男性受众群体,尤其是原著粉,毕竟这就是IP的价值。
这是男频文改编尤其难的地方:从“男性向”变成“全民向”。
宏大世界观如何落地
男频文改编第一个需要直面的难题、也是最大的难题、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宏大的世界观要如何落地。
以前的诸多扑街男频剧已经证明了,影视化时直接试图照搬小说的世界观,几乎是必败无疑。
网文允许作者使用详尽的文字来构建复杂的世界观,但这几乎不太适用于影视剧,影视剧是视觉艺术,它主要依赖于画面、动作和对话来逐步揭示故事背景。那些扑街的男频剧,大多一开篇就是一段动画特效,然后男声旁白开始念世界观,观众很难消化,也很影响观赏体验。
特效和场景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观众对虚构世界的认同感。在网文中,作者拥有极大的自由度来描述武打场面,不受物理法则或现实条件的限制,创造出极具想象力的动作序列和战斗技巧,反正不论文字怎么写都是免费的。当这样的文本被转化为影像时,就需要考虑实际拍摄的技术可行性,大量依靠特效。由于预算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多数男频IP剧难以实现原作中所描绘的壮观场面和神奇能力,观众看到的是五毛特效,相当糟心。
这是《大奉打更人》踩的第一个坑——照搬世界观。倒不是特效太烂(剧集的特效量很大、效果尚可,投资一定不低),而是世界观太杂。
《大奉打更人》特效量不小
在网文《大奉打更人》的世界观里,封建王朝与修真体系并存、科技进步与魔法幻术同在,既有古代的官僚制度和社会结构,又存在超自然力量和技术奇迹……读者并不会觉得混乱或者矛盾,因为通过大量文字细致描绘设定,可逐步引导读者理解,如详细阐述封建王朝与修真体系如何相互影响,科技与魔法怎样共存。读者阅读时能自主消化信息,构建清晰的世界图景。
但改编成影视剧,受限于篇幅和表现形式,难以将复杂设定交代详尽。剧版《大奉打更人》中,许七安一会儿用现代科技知识破案(比如税银消失案),一会儿又看到各种玄幻术法的施展(比如用了“问心术”就能直接问出对方的真心话),那既然各种术法(术法的本质就是“金手指”)这么厉害,还需要多少真智慧?
能直接问出真心话的“问心术”
剧中的世界时而显得很日常人间,但一些术法过于玄幻又让故事仿佛是玄幻剧,甚至让人觉得很当代——比如许七安会使用“玉石小镜”来进行通话,玉石小镜在剧中的功能之一几乎就是相当于手机……
可以远距离通话的玉石小镜
剧中的势力,有朝堂的各方势力(刑部、吏部、打更人、司天监、云鹿书院、镇北王等),还有“天谛会”、天域、巫神教、魁族……零散地分布在剧中的几个案件中——税银案、砍银锣、桑泊案、斗法盛会、血屠三千里等等,关系错综复杂,厘清它们颇为费劲。
“天谛会”
比如神秘组织“天谛会”(小说中的天地会),有一个编号系统用于识别成员身份,总共有九号,每个人都是具有绝世武功或强大关系网的人物,许七安成为三号成员。小说里可以耐心去铺陈他们的身份与关系,剧集只能点到为止去说下其他号数是谁,生硬地向观众输出信息,对话又长又无聊。
可以说,剧版《大奉打更人》的世界观给人的体验是“灌输”——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复杂的世界设定和背景信息一股脑儿地塞给观众,形形色色的概念和法术纷至沓来,概念很杂、人物很多,缺乏必要的铺垫和逐步展开的过程,不易消化和吸收,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而和谐的体系,很是影响观众对剧中世界的信服感和沉浸感。
宏大世界观到底该怎么落地?《庆余年》和《赘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路线。
《赘婿》几乎完全舍弃小说庞大的世界观,剧集主打一个说相声式的轻喜剧,男德学院、拼刀刀、停车位等喜剧元素也运用得很好。但《赘婿》的改编案例很难效仿。很多男频文一旦失去世界观,也就失去了魅力本身,剧版《赘婿》虽然成功,但它没有拍出小说的精髓。
《庆余年》的世界观改编是成功的。
剧版将整个故事设定为现代人张庆撰写的一部小说。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们跟随张庆的笔触进入了他所创造的那个架空历史的世界,即范闲生活的庆国。
与小说不同的是,电视剧并没有一开始就详细介绍其世界观,而是选择渐进式的展现方法,在剧情进展中慢慢引入极少数的关键概念,并做了大量取舍和适当改动,让观众逐渐适应范闲所在的这个庆国世界。这种方式避免了信息过载,也使得观众能够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些背景知识。
《大奉打更人》不懂做减法,“贪大求全”反受其乱。
喜剧元素该怎么用
宏大世界观的“落地”,并不仅仅是将世界观呈现出来,更关键的是,呈现出网文借由宏大世界观所要表达的人类的普遍困境。无论是穿越时空的奇幻、架空历史的权谋,还是未来科技的幻想,其内核往往探讨的是人性、爱恨、生死、自由与束缚等人类永恒的议题。
而从审美经验来看,当剧集意图探讨更深层次的主题,比如人物对抗命运或追求公平正义,悲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故事基调,因为真正的反抗必然有牺牲和代价,否则它就不是反抗。
所以,千万别误会《庆余年》就只是一部喜剧。范闲的成长之路看似是一场“爽剧”旅程,但他所经历的一系列挫折与牺牲构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悲剧成分。剧集并未回避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剧情,如滕梓荆之死、赖御史被杖毙等,深刻揭露封建皇权的专制与无情,以及权力斗争下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在某种意义上说,《大奉打更人》与《庆余年》的主题表达是有相似之处的,都是以“爽文”写“情怀”。
比如在一次抄家任务中,许七安目睹同僚朱成铸银锣仗势欺人,欲凌辱十三四岁的无辜女子,他心中的正义之火瞬间被点燃。尽管身边人一再提醒他隐忍,许七安无法坐视不理,他毅然决然地拔刀相向,杀伤朱成铸。当身边的人问许七安,“值得吗,为了一个不相识的女子值得吗?”许七安回答,“总有些东西要高于生命。”
许七安的这一行为触犯了打更人的规矩,被判处腰斩之刑,命运悬于一线。他坚守信念,并质问上司魏渊是否还记得为民为公的初心,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许七安说“尔食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同样是我真心话”。这句话在小说中反复出现,也是许七安所追求的正义的一种:珍惜民力,以民为本,不可滥用职权,欺压百姓。
“尔食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是《大奉打更人》所要表达的“情怀”
可为什么剧版《大奉打更人》将小说中这类“情怀”名场面一一还原时,效果大打折扣,都谈不上出圈?反观《庆余年》影视化后,小说中的名场面都得以还原,编剧王倦甚至还原创了不少燃情十足的“情怀”场面,都令人印象深刻,成功帮助剧集出圈。
一个直观的原因是,王鹤棣的台词真的需要再下苦功夫,小说中一些名台词被他音色单薄、发音不标准、吐字不清地念出来,完全没有阅读时那种燃情四射的体验,力度和感染力都萎了。
更根本的原因是,剧版《大奉打更人》放飞自我的轻喜剧基调,因为缺乏深沉的悲剧底色托底,许七安的人设显得“轻佻”,他的困境失去了分量。
一方面,许七安的“金手指”夸张到几近意淫的程度:最牛的法术他具备,最强大的敌人他能击败,最高贵的品质他独有,最厉害的人将他庇护……可谓“神术傍身称霸王,佳人似玉绕回廊。强敌皆灭威风展,至善独拥品德彰。巨擘庇佑无艰险,这般奇遇太荒唐。意淫过度情节滥,只博浮欢韵味亡”。
许七安屡屡“福大命大”
许七安“死而复生”
除了36-40集“血屠三千里”这一收官之案,此前许七安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牺牲与失去,每当遇到危机时,总有神秘力量或高人相助帮助他顺利度过,比如他被判腰斩很快有了将功补过的机会、“死”了又很快“复生”,不用付出什么真正的代价。频频如此安排,观众难以相信许七安所经历的困境是真实且严峻的。
另一方面,因为没有真正的紧张感,剧集谈不上对许七安内心世界的刻画,缺少对他在关键时刻做出选择背后动机的具体展示、他在面对艰难选择时内心的挣扎与决心,仿佛因为他穿越前是从警校毕业的,穿越后也就天然正义。观众看到的是一个拥有各种便利条件和幸运加持的角色,而不是一个真实地经历了磨难并在艰难抉择中成长起来的人物形象。
许七安“常人所不及的坚定,凡人一般的平常心”,未经考验、天然具备
相形之下,《庆余年》对于范闲的内心转变有深刻呈现。初入庆国,他对叶轻眉的宏大遗志心存疑虑,认为那不过是理想主义的空想,可在历经权谋纷争、见识世间疾苦后,他内心逐渐被触动,决心为打破阶层桎梏、让普通人拥有更多尊严与自由而拼搏。范闲偶尔的喜感背后,是为了求生存的机敏和警觉,也中和了悲剧的沉重。
公正地说,《大奉打更人》的收尾收得不错,“血屠三千里”一案有强烈的悲剧色彩。镇北王为了追求个人的灵力提升和更高的权力地位,血屠楚州三十八万百姓,将百姓的生命视为蝼蚁,这种丧心病狂的行为揭示了权力在缺乏约束时的极度腐败;郑兴怀一心想要为楚州百姓讨回公道,却遭遇重重阻碍,含冤受屈,惨死狱中,充分暴露封建皇权体制的黑暗,正义难以伸张,真相被肆意掩盖。
镇北王视人命为草芥,发生了“血屠三千里”的惨剧
许七安为郑兴怀、为百姓讨正义
许七安被众人“遗忘”令人感伤。他在大奉经历诸多艰难险阻,为守护大奉百姓和正义付出诸多努力。最终,他从众人的记忆中消失,曾经的功绩、与亲友的情感羁绊也随之消散,像一个孤独的英雄默默隐退在历史的角落。
只可惜,整部剧绝大多数篇幅都流于浮夸,以至于大结局时姗姗来迟的深沉都显得像“喜头悲尾”。大结局之前,《大奉打更人》过于卖力地走轻喜剧路线,但它既不像《赘婿》不用背负世界观、完全地轻松上阵,也不像《庆余年》从始至终有悲剧的内核托底,最后给人的观感就是:一直在掉链子,刚找到节奏,已曲终人散。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