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模型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为代表、被合称为“六小龙”的6家“科技新贵”爆火出圈,使“互联网之都”杭州成为今年第一个“网红城市”。当各地频频聚焦杭州,追问“为何是杭州”“向杭州学什么”时,聚光灯下的杭州在忙什么?
2月10日,杭州召开发布会,宣布将统筹15.72%的现有产业政策资金,集中投向优质新质生产力,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支持,希望培育更多类似DeepSeek、宇树科技的创新企业。
这是杭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又一大动作。
1月24日,杭州部署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发出“努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动员令”。2月5日的“新春第一会”提出“让大兴科技、大抓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奋进2025的最强音”。市长姚高员两天后赴多家科技企业调研,其中两家是“六小龙”企业。
1月中旬的浙江省两会期间,姚高员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访时曾回应“六小龙”出圈现象。他表示,杭州将坚定不移推进创新活力之城建设,“让创新始终成为城市气质”。
“神秘的东方力量”
“杭州六小龙”分别是深度求索、现象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出品公司游戏科学、开发春晚扭秧歌机器人的宇树科技、深耕脑机接口领域的强脑科技、聚焦智能机器人制造的云深处科技,以及研发云设计软件系统的群核科技,都是处于技术前沿、在业内深具影响力的科技新锐。
去年末今年初,“六小龙”就引起海内外关注,被称为“神秘的东方力量”,今年春节前后,它们的热度持续升温。
杭州“六小龙”。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三里河”
2月5日的广东“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书记黄坤明表示,华为以领先的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深度求索以不怕虎的勇气、锐气撼动美国人工智能巨头、产生连锁效应,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中国已经显示出引领时代浪潮的全新气象,广东更应该在百舸争流中奋力争先。
6日,在广西“新春第一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说,杭州深度求索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模型火爆全球,这表明人工智能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广西不能妄自菲薄、行动迟缓,而要站在时代前沿去捕捉机会,加快推进数字广西建设,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力争在新领域新赛道迎头赶上。
围绕“寻龙诀”,多地官方媒体发出“为何是杭州”“向杭州学什么”的追问。
10日,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爱济南客户端发文《杭州“六小龙”出圈,给济南什么启示?》,在罗列两地诸多相似之处后提出:济南该向杭州学什么?
12日,《合肥日报》在头版刊文《合肥这场大会,释放出什么信号?》表示,杭州“六小龙”将人工智能乃至科技创新带上新高度,人们又一次重新认识杭州。以科技创新著称的合肥该如何检视创新生态,培育特色创新物种与新兴产业,重塑身份认同?“杭州有DeepSeek,合肥有什么?”
“加码”政策,培育更多“小龙”
对这波因“六小龙”而起的泼天流量,杭州却极为“平静”,当地报章近期鲜见与此有关的报道。
不过,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是培育科技创新企业,杭州频频出手,不断“加码”。
1月10日,杭州举行城市推介会,将拿出三个“真”,支持企业越走越好、越走越快、越走越远。一是“真材实料”的政策支持,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坚研发投入;二是“真金白银”的发展投入,在“3+N”产业基金集群(科创基金、创新基金、并购基金和N只行业专项基金)的基础上,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三是“真心实意”的服务保障,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让“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成为常态。
2月8日,杭州召开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据《杭州日报》,参加活动的项目有27个,总投资29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4亿元。
“科技创新”是这批项目的关键词。余杭区的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投资22.2亿元,将以科研实验为核心,以转化基地为驱动,实现高质量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提升杭州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的能力;滨江区的浙江省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基础技术攻关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将重点建设光学实验室、材料工艺实验室、多光谱图像实验室等创新实验室。
据市发改委介绍,今年杭州将实施第一批省“千项万亿”项目145个,年度计划投资896亿元;实施市重点项目907个,年度计划投资2271亿元。
杭州召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新闻发布会。
10日,杭州召开发布会,介绍新一轮经济政策。市发改委主任楼建忠表示,今年的经济政策资金“加持”,市级财政资金从去年的490亿元增加到502亿元,并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的15.72%,集中投向优质新质生产力,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支持。
同时,力度“加码”。对智能物联、高端装备制造等21项存量政策进行“加码”,新增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发展航空物流、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等18项政策;升级“亲清在线·政策超市”,通过智能匹配、无感兑付、动态跟踪机制,从“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按“应上尽上、应兑尽兑、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的原则,加速政策资金直达快享。
据透露,杭州将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新雏鹰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以上;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300项以上,企业牵头或参与的市级科技重大项目占比不低于80%;全年实施科创强基项目18项以上。
“让创新始终成为城市气质”
密集动作的背后,是杭州对创新的高度重视,其最新提出的目标是成为“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
1月24日,杭州召开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会上解读了《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并成立市科技咨询委员会。这一“智囊团”由30人组成,其中两院院士14人、企业家8人、投资家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共同担任主任。
杭州市长姚高员在会上表示,要锚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活力之城,久久为功、锲而不舍;以长期主义的坚韧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以超常之举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以全球视野集聚战略科技人才、以非常之策激活企业创新活力,破解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提升的问题,“让创新成为杭州最鲜明的城市气质、产业特质”。
杭州“新春第一会”。图片来源:杭州发布
在2月5日的“新春第一会”上,姚高员说,杭州“科技创新”在这个春节频频刷屏,创新正成为城市气质、产业特质,“让大兴科技、大抓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奋进2025的最强音”。7日,他赴多家科技企业调研,其中两家就是“六小龙”中的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据《杭州日报》报道,在云深处科技,姚高员详细了解各类产品性能,询问发展需求。他希望企业持续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在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场景创新等方面敢闯敢试,链接更多上下游企业,进一步锻造核心竞争力,在行业未来发展中把握战略主动,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在群核科技,他说,要把发展未来产业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突破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路径,提升研发、设计、生产等的数智化水平,抢占新赛道、新市场,在多点发力中实现新跨越。
此前,姚高员曾对“六小龙”的出圈走红作出回应。1月中旬的浙江两会期间,他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访时表示:“杭州将坚定不移推进创新活力之城建设,在2025年重点打造‘三个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首选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杭州刚作了研究,提出‘三个15%’的科技投入政策: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达到15%以上,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用于科技投入,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的15%集中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他说,“财力再紧张,也不能压减科技投入,让创新始终成为杭州的城市气质。”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