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家庭相册㉗|69年前的一张结婚照,窥见中国式婚姻图景

  • 房产
  • 2025-02-14 13:04:08
  • 42

【编者按】

带齿口的相片边框,黑白色的古旧着装,很多人的家庭相册都有这样一些压箱底的结婚合影照片。本文作者郑小序是一位摄影师,也是一位视觉文化研究者。她从自己外公外婆的一张拍摄于1956年的结婚照开始讲述,那一代人的爱情浓烈持久,直至今天透过褪了色的相片依旧能感受到昔日他们的真情真意。

生活里,郑小序喜爱收藏照片,特别是夫妻的结婚照或是两人的合影。她从旧书摊、自己亲戚的家庭相册或是网络上收集,渐渐又被合影中的一些意象所吸引,并做了归纳总结。经过她的编辑,这些结婚合影照片不仅像是见证个人爱情的信物,也是一个个不同时代审美趣味和对爱情憧憬的缩影。

1956年12月29日,外公外婆结婚照。

这张照片是外公外婆1956年的结婚照,他们携手走过71个春秋,直到去年9月外婆离世,外公悲痛之余将它重新整理编辑成册。他们俩经历过清朝的妇女缠足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五四运动后的闺阁房解放,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妇女解放,这张结婚照对于他们的意义不仅是建立家庭的标志,而且它象征着妇女“真正”的解放和婚姻自由。

那时他们俩都是在地区的支部工作,虽然都在一个支部里,但组织严密,如果要结婚,大家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且结婚手续还需要领导批准,担心影响人生和工作,他们是得到当时支部书记批准后,才去办理结婚手续的。

当时结婚的程序方式是,给书记买了一瓶酒,称了两斤果糖放在桌上表示感谢,也同时让大家知道,我们结婚了。结婚后,支部特意安排“洋人的宿舍”作为他们的新房。外公认为,婚姻大事是立家之本,结婚意味着安家立业,不仅是人生非常关键的大事,也是组建家庭的第一步,所以,除拿《结婚证》外,拍一张结婚照是当时既定俗成必须做的事情。

据外公回忆,在1956年12月29日,他们去照相馆照了结婚照,照相馆是涪陵的“大观照相馆”,在那时,单身男女两人一起的合照是非常不能被接受的,而结婚的两人能在一起拍照是最特殊的形式,这样的拍照仅仅是为了纪念,所以也没有婚纱什么的一切花哨的东西,拍摄非常自然,两人并列而站,照相机一定格,就表示爱情结晶。

我有个特别的兴趣:收藏一些关于爱情的合影。这方面并不局限于结婚照,也涉及更广泛的暗示人与人关系的夫妻合影。结婚照是我理解这个世界人间关系的一种载体,这种关联源于小时候在姑妈家看到的姑妈姑父穿着婚纱西装的结婚照,那张照片的细节在记忆中已经模糊不清,但在我幼小的意识中,影像叙述了关于婚姻和爱情的第一个神话。而后,我对这样的照片产生了持久的兴趣,当然它关于浪漫、情动、温暖和失落,包含身处爱情之外后,对人与人关系起源的好奇,而恰好在这时,我觉察到人对视觉的依赖,从小喜欢的摄影理所当然成了我探索的工具。

我会对我收藏的合影进行一些研究:一类照片大概拍摄于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作为结婚照,背景多为朴素净色。 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女方的头饰多为左右两辫子或夹有发卡的齐耳短发,男方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山装、工农兵服和帽子等革命服装维系着隐性的政治文化传统。 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他们多以一站一坐、一高一低的姿势严肃地凝望镜头,或被摄影师安置在同一高度、一前一后,并保持两人的头部直立不靠在一起。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即使是最浪漫的人间关系,也在同一姿态的无情绪表情中,传递着暗藏在社会背景中对爱情的约束。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庄重感绝非单纯的对个人私密情感的逃避,这部分影像透露着与时代的一脉相承,蔓延着同志革命友谊的感情。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我喜欢淘老照片,在新西兰留学和在巴黎实习的时候基本每个月都会去当地的旧货市场看看,其实并没有具体的收寻目标,对照片的选择也只是以可以打动我为标准,所以购买它们的动机和价格也没有任何关系。我收藏的这些夫妻合影大多来源在国内的旧书摊,网络和亲戚的相册。亲戚相册里的夫妻合同照片大多都有特殊的情感意义,它成全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那时,一家人的结婚照或是合影会一次冲洗很多张出来,每次写信的时候便随信寄给不同的朋友或是亲戚,照片的背面签上两人的名字,以表安好勿挂的心意。

除了“并肩而行”式的革命友谊,也有些不同的照片。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以下三张给观者留下了浪漫主义的念想,摄影师巧妙地安排夫妻两人目光共同投向某个不可见的远方,侧向凝视让目光在虚空中交汇。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虚空意向指向两人面对的外部世界。夫妻关系从封闭的二元性中解放,相馆在目光的拧结中创建了夫妻间亲密关系的重新定位。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它瓦解了固定的丈夫与妻子的关系,让并肩而行的同盟关系向无限的外部开放。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时代特点是一个重要的收藏线索。从民国初期开始,随着照相的普及,家庭照或是结婚照渐渐走进每个家庭,我所收藏最早的夫妻合影也大概是那个时期的影像。其实每个时期的夫妻合影影像和中国时代变化有很多微妙的联系,也牵扯到时代所塑造的对婚姻的理解,比如男士在民国时期穿的老款西装;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所穿着的中山装、列宁装或军服;在80年代所穿的改良西服,人物严肃或微笑的表情,特别是在摄影中所讲的目光凝视,能解读出更多人们存在状态的哲学投射。所以,即使很多照片都没有日期,当一类照片放在一起时,我基本能猜测得出来大致的拍摄时期。数码影像的普及使民营影楼呈现消费主义转向,在我看来,大众消费时代下的全民数码婚纱照更多地呈现视觉的上“标准化幸福”,与早期影像相比,其所呈现的神秘感和可想象的空间发生了偏移,审美也有很大变化,收藏夫妻合影老照片的分界线也于此而止。所以,我收藏的基本都是数码婚纱摄影普及之前的上世纪的照相馆影像。

面对一张张陌生人的结婚照片,我有时会想象他们的生活和境遇。有一类人造置景下的结婚照,它们所营造出的地方想象非常有意思,照相馆里搭出来的假背景营造了一个超现实的剧场。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这些照片的背景是虚假的但却拥有超越审美的远方意向,每一对面对着镜头认真扮演的“幸福”夫妻。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沉浸在拍摄赋予夫妻共同体验的仪式感时,摄影弥补了现实中无法抵达远方的遗憾。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这样的场景摒弃现实中两个人的情感视角,拉近距离的疏离,让生活多了一些滋味,普普通通的日常,长出了浪漫主义的翅膀。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从那些照相馆影像里,我看到当时人们严肃、认真和带有信仰般地对待拍摄,过去的夫妻合影里也构筑起中国人在时代的情绪里对婚姻、对爱情特有的情感,暗藏着与生俱来的对幸福关系渴望的意象,它是一种含蓄、沉默又深层的情感。人生起伏和生活碎片都在影像的背后溶解,被定格深埋。影像的故事如“百年好合”所寓意,中国幸福即是核心。

随着西方文化逐渐进入中国,它与传统观念共存在。我们在各种视觉图像中均能找到时代特征。但夫妻影像具有特殊性,使诸如此类的图像具有更多维度的多重意义。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具有西方现代性标志的婚纱和西服承担了更多面对新世界的向往和期待。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在服饰和发型之外的背景运用,使作为家庭影像的记录有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虽然拍摄对象在镜头前的姿势还延续着之前的结构,但作为摆设的塑料花的加入与夫妻俩的笑容显然加深了图像对幸福感的传递。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背景里西式的廊柱、弧形窗与中式的盆景、风景同时在视觉层面上表现了影像在面对时代进步中的挣扎妥协和调和的对策。郑小序收藏的照片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