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

历史的台词早已写好——评《逝去的盛景》

  • 文学
  • 2025-02-16 13:46:10
  • 35

《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陈季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11月版,840页,158.00元

我认识陈季冰老师超过20年,当年他是我在报社工作的老领导。我们应该已经超过10年没有见面。但即便如此,也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陈季冰老师写《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当我要写这本书的书评的时候,需要的则是大量的思考。今年春节期间,我正好有几天的空闲时间,因此可以静下心来读这本书。坦率而言,网络时代的今天,读这样分量的一部历史著作,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也让我想起了大学时代,甚至是在报社工作的开始阶段,读书是多么地“正常”。现在读书已经成为奢侈,而写书也更是一件困难且难以获得大众认可的事情。

2024年的冬天,我正好在上海出差,有天晚上在恒隆广场吃饭,突然想起十多年前陈老师请我们部门的同事在恒隆广场吃饭。在那个年代,恒隆广场是顶级商业的标志,正像我收到的这本书《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商业一直是我们对于宋朝的一个重要的印象。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清明上河图密码》也正是以这段历史作为背景,电视剧的开头,当热闹的商业景象如画卷一样徐徐展开时,相信很难有人不沉浸于大宋帝国都城的繁华。

本书以清明上河图为引子,本书的上册主要讲述了宋朝一系列的社会建制和商业形态,既描述了当时的经济现象,也展现了经济变化对于社会的影响。比如说富裕阶层的产生,富裕阶层与官宦的交织,甚至出现了官员私下经商等现象。与此同时,宋朝的对外交流(比如说互市)、科技进步(比如说火药)以及金融探索(比如说纸币),都让读者对那个流金岁月充满着向往。

事实上,这本书的上册已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料佳作,内容之翔实和细致也令我叹为观止,相信作者本人也在这方面研读了大量的史料。但本书的重点却在下册——画风一转,作者讨论的重点是为何宋朝的商业文明没有得以延续。作者提到,很多人都认为外族的入侵导致了宋朝的商业文明被人为打断,但不认同这样的观点。

“打断说”在民间从者甚多,有次我坐出租车的时候,司机也跟我聊起宋朝,也坚定地信奉“打断说”。在我看来,“打断说”似乎意味着历史发展的巨大偶然性,就像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偶然的人或事件,但这些人或事却可能成为我们人生的转折点。个体感知如此,向外延伸似乎也不无道理,这可能也是各种历史偶然论受到追捧的重要原因。

作者认为,宋朝的确出现了很多商业文明的萌芽,包括更加细致的分工、更加有效率的分配以及商业利益推动的要素(比如说土地)流转等等,但本质上宋朝仍然是一个农业为主的经济体,宋朝的商业文明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但其制度的基础仍然是农业和农民。而宋以后的朝代看似更加偏向保守,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东方与西方越来越大的差距。换言之,宋朝的商业之所以突出,也是因为彼时西方经济的发展仍然远落后于东方。

农业为本、商业为皮,这是作者描述的宋朝经济社会的图景。但思考并未结束,作者指出了宋朝面临的另一个重要的困境——财政,由于受到北方的军事压力,宋朝不得不建立庞大的军事体系,而这又对财政产生了巨大的压力。面对财政压力,政府需要民间经济体系有强大的造血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需要大量的进贡和赔款来向北方求和,这给财政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最终财政崩盘和恶性通胀,导致了宋朝的覆灭。而这样的情况从北宋已经开始,只是各种问题的累积越来越多,最终南宋即使偏安一隅,也未能避免最终的崩盘。

在作者看来,这些“历史台词”早已写好。作者不无喟叹地写道:“如果说宋徽宗把一手不错的牌打烂的话,那(南宋)理宗、度宗时代,则已无牌可出。”在笔者看来,本书的思考无疑是深刻的,在讲述历史的时候,作者作了细致的梳理,在本书的上册中,关于宋朝经济体系的各种描述琳琅满目,但作者并未落入对这些细节的迷思,反而将讨论放在了宏观层面,指出宋朝社会的农业根基以及面临外患的“准军事化”,是其无法推动商业制度进步的根本原因。当然,往事并不如烟,对很多历史问题的讨论不会停止,伴随着社会的变化,世人在解读历史时也会自然带有对当下的关切。但无论偶然还是必然,历史永远会给我们启示,也给我们惆怅。

有话要说...